參加“粵來粵好”網絡名人看廣東活動,從廣東的一些大型項目看其經濟發展。4天時間里,要走廣州、惠州、深圳、東莞、佛山、珠海等地的十幾個大型項目,並與地方領導座談。行程之緊湊,安排之節儉,有些出乎意料。經常有網友批評這種“名人看地方”活動是網絡名人騙吃騙喝游山玩水拿人手短,實在是誤讀。
  因為是地方政府主辦,有人會覺得這種活動是政府在“收買”網絡輿論領袖,讓這些人替政府說好話,這是習慣性的誤讀。這種貌似“清高”和“獨立”的邏輯,習慣性地將政府和網友對立起來,認為雙方的矛盾不可協調,政府與民眾存在對抗關係。網絡名人應該批評政府才對,批判官方纔正義,而成為政府座上賓、參與政府活動就“失節”了,站到了政府那一邊,就成了民眾之敵。
  正是這種彼此為敵的對抗思維,撕裂著這個社會,使官民間缺乏健康的交流,在一次次公共事件中強化著互不信任。手拿鎚子者看什麼都像釘子,心存對抗者會從對方的任何表達中看出敵意。官民之間並不存在這種對抗,體制內與體制外並沒有一道堅固的牆,社會共識多於分歧。比如這幾天參觀熱電廠和核電廠,看到垃圾處理的過程,在與官員和企業的溝通中會發現,官方和民間在這些項目中有共同的利益,並不存在利益的對抗。
  客觀地看,政府並不缺說好話的人,當下最大的問題,不是沒人替政府說好話,而是說的那些好話沒人信。政府最不缺贊美的好話,缺的是一些在理解、讀懂、瞭解之後再說話的人。從我與官員接觸來看,他們並不怕批評,怕的是不明真相下以偏聽偏信和謠言為基礎的亂批評。批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張口就來那叫亂放炮,只有理解之後的評論,才會贏得尊重。如果理解了,就不會偏激;如果讀懂了,就不會“逢政府就反”;如果瞭解了,就不至於一聽PX就會恐懼就要上街。瞭解了之後,哪怕還是批評,這種批評也會被受批評者接受。
  應該把“好話壞話”、“替誰說話”之類從評論的辭典中剔除,話沒有好的壞的,報道沒有正面的負面的,只有真假和是非。做得好,就應該不吝贊美去點贊;做得不好,就應該毫不留情去批評。與深圳常務副市長交流時,我問了關於南方科大的改革問題,從開始轟轟烈烈到如今沒了聲息,朱清時又將離任,去行政化的改革是否失敗了?這位常務副市長說沒有失敗,還在按部就班進行著。改革難免遇到問題,朱清時是因合同到期了,正在選新校長。我覺得他的回答沒能解答我的疑問,就在微博里說了這件事。
  當然,做得好的就應贊揚,有記者向這位常務副市長提了個關於金融的問題,不是他分管的,他簡單說了幾句。結束後他意識到自己回答得不到位,立刻打電話問了相關部門,瞭解詳細資料後,給已經離開了的記者打電話說:剛纔的回答不准確,想重新回答這個問題。態度很認真,其實他完全可以讓秘書傳份資料就可以。
  政府和民間,官員和網絡,需要更多的坦誠交流,在交流中形成良性互動,而不是在隔膜中強化對抗。政府應該多搭建這樣的平臺,創造條件加強溝通,這樣才會在彼此關係中輸入更多正能量,而不是任由負能量在老死不相往來中滋長。  (原標題:政府更需要瞭解後再說話的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45loiuj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