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伊歌
  餘額寶,一隻互聯網金融產品,就像一尾生猛的鯰魚,攪動起傳統金融市場原本安分守己的平靜水域。
  問世僅半年多,餘額寶所積累的客戶達8100萬戶,資金規模很可能超過5000億元。隨之而來的是類似的金融產品相繼推出,不斷襲擾傳統的銀行存款和理財市場;一些銀行也按捺不住,依托自身控股或合作的基金公司,推出自己的“類餘額寶”理財產品。
  餘額寶等金融創新產品,其實就是通過互聯網相對簡單可靠的平臺,吸納公眾資金進入貨幣基金,然後以協議存款方式再存入銀行。集腋成裘後,餘額寶們有較高的議價能力,可使小額資金有比活期存款更高的收益率。餘額寶問世之時,正逢銀行資金供不應求,使其年化收益率高達6%,從而讓中小投資者趨之若鶩。
  有媒體人因此對餘額寶大加撻伐,指其抬高最終貸款客戶的成本,而成本最終將轉嫁到企業和個人身上,所以是趴在銀行身上的“吸血鬼”和“金融寄生蟲”。這種說法看似有理,卻是基於“成本決定價格(利率)”,而非“供求決定價格(利率)”。在市場經濟中,決定價格的是供求關係,抬高餘額寶收益率的是同業市場中的“錢荒”,餘額寶們其實並沒有抬高資金成本的能量。截至2014年1月末,中國貨幣市場基金總規模為9532億元,而居民儲蓄存款為47.9萬億元,人民幣存款為103.4萬億元——相比之下,餘額寶的區區幾千億元,又能翻起什麼大浪?
  餘額寶之生猛,正在於存款利率管制之下,銀行等傳統金融部門定價權不完整,銀行坐收利差收益而不思進取;一尾從外面游來的鯰魚,打破了傳統金融市場脆弱的平衡。本來,投資者將銀行活期存款通過餘額寶等轉移到貨幣基金,再投資於銀行協議存款,基本上未流出銀行體系;只是打破了活期存款與同業市場之間的利率差價。美國在實現利率市場化前,也曾出現貨幣基金與銀行存款之間的競爭,尤其是當兩者利率差價較大時,資金大量從銀行流向貨幣基金。然而,這種競爭也會促使兩者利率差價收窄,尤其是在利率市場化之後,資金又迴流到銀行存款。因此,餘額寶們並不是衝垮銀行的洪水猛獸,而是促進銀行改善服務、倒逼利率市場化的生猛力量。
  在銀行,小額賬戶要收取管理費,而餘額寶們卻可以投資理財,這是怎樣的差別?餘額寶們通過互聯網聚合公眾資金,提高在資金市場上處於弱勢的中小投資的議價能力,對官方定價的存款利率體系,又是怎樣的衝擊?
  面對餘額寶之生猛,既有的監管體系必然隨之應變;但任何監管舉措都應審慎推出,尤其是要符合利率市場化的改革方向。如有專家建議,應將“餘額寶”等互聯網金融貨幣基金存放銀行的存款納入一般性存款管理,不作為同業存款,按規定繳納存款準備金。這看似給餘額寶們釜底抽薪,實際上是固守銀行的既得利益、固守既有的利率體系。
  伊歌  (原標題:餘額寶倒逼利率市場化前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45loiuj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